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查看: 386553|回复: 0

从诗人哈菲兹抒情诗的故乡到萨珊城堡

[复制链接]

4118

主题

412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688
发表于 2020-8-27 09: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杰 2020-8-27 09:49:24 386553 0 显示全部楼层

伊朗古迹遍地,从古波斯到伊斯兰文明,常常按图索骥进入访客罕至的小城乡村,羊肠小道里一千年前的建筑还伫立着。眼前古迹屏息之美,想到国际政治的动荡,对中东的误解和污名,内心便泛起酸楚。这沙漠里的风吹过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伊拉克、阿拉伯半岛繁极一时的也门、波斯和拜占庭之间的叙利亚,而几千年后,人们对它们的印象却淹没在了石油与战争、恐怖主义之中。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thepaper.cn)刊发的系列伊朗艺术考察笔记,是作者于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德黑兰学习期间的走访记录。

19世纪,德国诗人歌德与波斯诗人哈菲兹相遇了。这位德国的文豪醉心于波斯语、学习阿拉伯语,称这位14世纪的波斯诗人为导师,并借用波斯词“Divan”为他的诗集——《东西合集》(West-?stlicher Divan)命名。不知是否歌德之故,在19世纪初期,东方学的浪漫主义在欧洲便开枝散叶,而这种异国风情随着20世纪欧洲对中东的控制便夹杂了政治色彩。伊朗西南部城市设拉子(Shiraz),就是哈菲兹抒情诗的故乡,夜莺与玫瑰的地方。


在阿拉伯人进入伊朗之后,原来的聚居地逐渐衰落,设拉子这座城市则慢慢建立起来,如今是法尔斯省(Fars)的省会,此省和胡泽斯坦省一起组成了古波斯帝国的核心。古代波斯语的起源地正是法尔斯省,现代波斯语中将“波斯语”称为法尔西(Farsi)。虽然这座城市起建于七世纪,但经历过几次地震后,设拉子城内保留下的历史建筑以18世纪的为多,当时的设拉子是短暂的赞德王朝(Zand,A. D. 1751-1794) 的首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纳斯尔·莫克清真寺门口的瓷砖装饰

纳斯尔·莫克清真寺(Nasir-ol-Molk Mosque)由于内部明亮的粉色瓷砖装饰,也被称为“粉红清真寺”,用了大量的彩色玻璃,高饱和度的对比色十分上镜,是极受年轻人欢迎的旅游打卡地。但我去的时候恰好是雨天,清真寺内部较黑,玻璃折射的效果并不明显,拍出来的照片舞台效果就差了一些。这座清真寺建于恺加时期,完成于1888年,沉浸在伊朗“全盘西化”的时代。仅从建筑的外壁,黄色、粉色的运用不禁让人联想起法国路易时代瓷器的颜色,完整塑形的花卉器皿图案,从进门处就提醒我,一切与中世纪的几何风格大相径庭。清真寺门前穆喀纳斯拱门下的这面砖壁,图案如拼图一样用正方形瓷砖拼成,这在恺加时期的建筑比较常见,比如位于德黑兰的古丽斯坦宫也是用了类似技法,另外南欧葡萄牙等国家的瓷砖装饰也是如此。以粉色作为装饰的主题颜色,蓝色为配色,底色是黄色,是很特别的。蜷曲、海浪一般装饰的花瓶代替了萨法维时期流行的阿拉伯式卷草纹,但整体仍呈中心轴对称式的审美。在瓶身的建筑装饰,原本指的是其装饰在花瓶上的图案,但此处称为清真寺的装饰图案的一部分,就显出奇了。黄色与粉色的瓷砖在普遍用于设拉子的宫殿住宅建筑,装饰上多了鸟类与玫瑰的图案,这是其他城市不多见的。进入后,我看见更多欧洲建筑图案的瓷砖装饰。

四伊万式的庭院也呈现在我面前。笔直高耸的宣礼塔改成了亭台式样,庭院中间长条形的水池已经成为了我印象中的标配。这是一座害怕没有花纹的建筑,甚至每个转折面都要显出它的不同,以至于黄绿色调相间的几何图案的肋拱,忽而连接于花卉图纹组成的小拱顶,中间过渡的网状结构拱脚内,也装饰着不同的花卉。但似乎在连接上又颇具有节奏。


那天清真寺里的人不太多,在庭院里,我看见年轻的神职人员在拍照留念,而在一个伊万下面,一对男女青年在行贴面礼,也许是这处清真寺更像一处旅游景点,氛围比较轻松。不远处的“光明王圣陵”(Shah Charghe)则是完全不同的、更为严肃的宗教气氛了。我穿上罩袍(chador),存好相机,安全检查后才得以进入,类似于之后我将去往的马什哈德的圣陵。一般罩袍在圣陵、宗教学校内需要使用,在清真寺内没有特殊的规定,但门口会摆放一些,供人使用。罩袍都可以租借,穆斯林志愿者热情地帮我穿好。我常分不清上下方向、笨拙的样子在进门处就暴露了我不是个穆斯林。罩袍并非印象中的黑袍,而是有各种色彩花纹,以素色碎花为主,穿法些许类似于一块从头上挂下、披于身上的床单,但只有用正确的方向披挂,或者将一边系于胸前,才能从容地不触及地面,并自由行动。我常需要向京剧演员一样挽起袖子上的布匹,得以掏出手机照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纳斯尔·莫克清真寺拱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神职人员在庭院内照相


光明王圣陵是什叶派穆斯林重要的朝圣地,后部连接着清真寺,葬着什叶派第七个伊玛目穆萨的两个儿子,和什叶派第一个伊玛目阿里的兄弟。这时又有志愿者,当地大学的一个学生,热情介绍这些人物,同时考我是否认识门上十二伊玛目以及先知女儿、阿里的妻子法蒂玛的名字。圣陵前面铺着整齐柏油的大马路,两侧是水泥地砖,快到正门的地方铺上了瓷砖,宣礼塔威严地伫立,旅人的目光在远处也能望到华丽的穹顶,便知此处不凡。而从圣陵后门停车场出来的时候,更多的是萧条之感:阴沉的天气,未经修饰的黄土地,用土与麦秆夯实的建筑外层,没有树木,风似乎要将仅有的广告牌刮下来,这是伊朗第三大城市吗?特别是在阴雨天气,老城像一块旧布一样缠绕在一起。但也正因为没有现代城市的破坏,古朴的清真寺才没有淹没在高楼之中,而仍与几百年前一样,成为行人方向的指引,鲜明的色彩才未被在商业中幻灭。德国西部的科隆大教堂,高耸的哥特式尖顶也给人带来这种感受,但巴黎圣母院早已被埃菲尔铁塔取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设拉子街景


离市区不远处,经过一座历史花园——天堂花园(Bagh-e-Eram),便是诗人哈菲兹之墓,不远也有另一个诗人萨迪的墓。伊朗人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雅尔达之夜”,即一年中最长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读哈菲兹的诗歌,用诗集占卜。哈菲兹之墓改建于1935年,由法国建筑师、考古学家安德烈·戈达尔(André Godard)设计,墓冢放在一个敞开式的亭台里,大理石上刻着波斯书法Nasta'liq字体的诗歌,外罩有玻璃保护。亭台位于花园的中间,在长长的蓝色水池后面。亭台的基座高出地面一米,四周有五级台阶,共八根柱子,高十米,支撑着一个像托钵僧帽一样的铜圆顶。圆顶内装饰着彩色马赛克花纹。18世纪赞德时期建造的纪念馆在其身后,立面上刻有哈菲兹的诗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哈菲兹墓内的中心亭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设拉子风格的瓷砖装饰

从设拉子我包车去了两天郊外。设拉子是西南部的交通中心,有多条要道经过,除了最知名的、位于北郊的波斯波利斯(Perspolis)以外,还有几个不容错过的地方:南郊的菲鲁士阿巴德(Firuzabad)、西郊的毕沙普尔(Bishapur),分别能看到波斯萨珊时期(Sassanid,公元224–公元651)的宫殿和早期穹顶结构,与萨珊时代的壁画。

伊朗人喜爱聊天,但很快就会进入私人生活领域,工作、结婚、孩子,出于对陌生人应有的警惕与语言水平的限制,我和司机阿里一开始聊的十分有限。为了打破无声的旅途,我给他播放了一首上世纪的伊朗女歌手海伊黛(Hayedeh)的《生活你好》(Zendegi Salam),终于我们有了一个话题——海伊黛。虽然她的流行歌曲事业在海外发展,但却是伊朗家喻户晓的人物,她扎实的波斯古典乐功底成为了二十世纪独树一帜的音乐人,1990年去世于美国洛杉矶。而伊朗当下流行乐的风格很雷同,欢快的曲调,简单的歌词,少了波斯传统乐器,很容易让人听完就忘。在德黑兰唱片店,我没有发现女歌手的唱片,女性在公开场合演唱似乎是禁忌的。海伊黛几乎成为了我和伊朗人开始深入对话的通行证。第二天他带来了一个装满海伊黛歌曲的U盘,于是我一路都有了海伊黛的歌声。而现在一听到她绵长而极具控制力的声音,就把我带回了伊朗的公路上。


往伊朗中部城市亚兹德方向北行五十公里是古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公元前550年—前330年)的波斯波利斯城,途经崖壁上凿出的阿契美尼亚王朝墓地“Naqsh-e Rostam”,再行几十里是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的居鲁士大帝的旧都与他的墓地。这个人类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帝国——波斯帝国的城市,建造于公元前550至公元前330年之间,直到亚历山大大帝入侵波斯,其历史和宏伟纵使几十本书也不够写。有些考古学家认为,波斯波利斯或许当时并不是帝国的中心,而是象征性的节庆场所,特别是波斯新年。从入口的宽台阶进入,宽阔的平台上是薛西斯的宫殿,从狮身像的断壁,高耸的、柱头上刻有牛头神兽拱柱下走过,任何叹服之词都无以表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波斯波利斯的浮雕一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薛西斯大殿内拱门


从地图看来,大概分为四个区域:薛西斯的大殿、薛西斯的小殿、大流士的宫殿、百柱宫,从一个山坡上可以俯瞰全景。遗址内有大量精美的浮雕,如这一幅侍者人物形象位于E区,薛西斯宫殿遗址中的进贡图,浮雕外观呈阶梯形。此人物侧立,头戴帽饰,人物的下巴尖尖的、眼睛细长,胡须和头发讲究地进行了修剪,用整齐的细线刻画,他左手托着双耳陶罐的底部,右手执陶罐一耳。陶罐两耳的装饰是双翼神兽,是典型的波斯图案。各个周边国家民族向波斯王进贡的这幅浮雕中,每一位人物的长相、穿着皆不同,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一旁刻有楔形文字,可以得知每一位使者的身份信息。整幅浮雕的上方亦有琐罗亚兹德教的标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波斯波利斯平面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波斯波利斯遗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楔形文字

从设拉子市区往西边波斯湾方向行驶140公里,便到了萨珊时代的比沙普尔宫殿(Palace of Bishapur),这座城市本由萨珊王朝的第二任国王沙普尔一世(241-272)于公元266年建立,他曾连续三次战胜罗马人,杀死罗马皇帝高第安三世,并迫使阿拉伯的菲利普投降。这座城市就取自他的名字:美丽的沙普尔的城堡。城堡的遗址面积很大,步行一圈需要两个小时,比较核心的是会客厅,周边有西马赛克厅、东马赛克厅、王宫、阿娜希塔神庙。


阿娜希塔是琐罗亚斯德教中司水的女神,出于对水的渴望,人们建了很多阿娜希塔神庙,这一古典的名字也带有浪漫的特质,现在也有很多伊朗人用这个名字。毕沙普尔宫内的阿娜希塔神庙结构十分特别,是一个下沉式的结构,用的建筑石料比周边的宫殿要大块很多,而且切成了整齐的长方体。整体呈正方形结构,四面各有一扇门,通向建筑狭窄的内部。中心敞开,是一个水池,只是现在没有水,四周挖有水渠连通。在这里我灾难性地遇到了来自一所男校来秋游的小朋友,从小学到初中的不同年级。我报以友善的微笑。得知我是中国人后,问我会不会表演武术,接着他们每个人都掏出手机要和我自拍,在百余名小男孩及其手机的包围下,最后我不得不以逃离告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沙普尔宫内遗址


城堡入口过马路走进一片森林,进入河谷,沙普尔在此用巨大的历史浮雕装饰了河峡谷的两侧,以纪念其三次挫败罗马军队。这一幅壁画极富有君权的象征意义:萨珊国王在左侧,琐罗亚斯德教的主神阿胡拉·马自达(Ahura Mazda)在右侧,他的头顶有一轮太阳,象征光明,他们面对面,骑着马,阿胡拉·马自达正向其授予君权的象征物。琐罗亚斯德教是古波斯的国教,中国也称其为“祆教”,是典型的二元论宗教,核心的教义为“善思、善言、善行”,主神阿胡拉·马自达是善的、智慧的、光明的一方,与他对立的是恶神阿赫里曼(Ahriman)。随着阿拉伯人进入波斯,渐渐衰落,但琐罗亚斯德教的圣火据说从未中断过,如今还保存在亚兹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萨珊浮雕


这块石头上左边刻着的是萨珊国王巴赫曼二世(Bahram II,274-293),蓄须、长发、带着有羽翼的皇冠,穿着紧身夹克、裤子宽松,肩上的披风用两个纽锁固定在外套上,扣着皮带,披风向后飞扬,他坐在精心装扮的马匹上,马身挂着一个木桶。国王的对面是一个军官,他的头发类似于国王的样式,应该属于贵族阶层,他整个人物是完整刻画的,身体呈正向,双臂交叉,倚靠在一把宝剑上。他身后是一队阿拉伯长者,显然级别比他低一些,身体不完全刻画,他们带着阿拉伯式的帽子,牵引着骆驼和马,作为礼物献给国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萨珊浮雕


往设拉子南行至菲鲁士阿巴德,有两处大型萨珊遗址,一是“少女城堡”(Qaleh dokhtar),二是阿尔达希尔宫殿(Ardeshir Palace)。少女城堡的名字来源也许是“献给女神阿娜希塔”。这座城堡建在高高的悬崖上,俯瞰着从法尔斯省向南延伸的河流和道路。因此大概山行半小时可以到达城堡,除我以外,此处没有其他人了,一位在此看守的伊朗人似乎有些喜出望外,他带我从第一层走到最高的平台,甚至打开通向屋顶的铁门,向我介绍之前的少女城堡的防御功能。这座城堡最吸引人的是依照山势的多层结构。如地图所示,它除了入口处,分为四个部分,最高的一层露台通向穹顶,就建立在悬崖边上,与防御的长城连接起来。这一部分露台的结构,让人联想起清真寺宽阔的中心庭院。这座1800年前的城堡包含了萨珊时代显著的建筑特征:长厅,拱门,圆顶,嵌入式窗户、楼梯。虽由粗糙的石头和砂浆组成,但表面都用厚厚的灰泥或灰泥涂层完成,具有光滑而优雅的外观,以用装饰或绘画。这些特征在伊斯兰时代的伊朗也继承了下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少女城堡露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少女城堡屋顶俯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少女城堡平面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城堡与防御工事图


阿尔达希尔宫殿(Ardeshir Palace)建造于公元224年,是萨珊波斯王阿尔达希尔一世的宫殿,它的一些建筑元素与“少女城堡”异曲同工,但更完善,规格也更大,前面有一眼碧绿的泉水。宫殿呈中心轴对称结构,一条中心过道连线三个长廊,通向最中间的三个穹顶室,后连一个开阔的庭院。墙体很厚,用石块叠砌。有大量的拱顶结构,观者在半圆长形的门廊之间穿梭。有的拱顶结构下面可以依稀分辨出当时的装饰,利用不同形状的石块堆成几何形状。建筑内部则用石灰进行雕刻装饰,一些浮雕呈锯齿形,可以想象之前的建筑表面都是抹平的,时间久了才露出后面的石块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阿尔达希尔宫前泉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阿尔达希尔宫主厅,穹顶下的内拱角及壁龛装饰


最大的中心穹顶高14米,直径14米,通过内拱角,连接到穹顶基座的四个侧面,将四边形的底座转变为圆形的屋顶。四壁有壁龛,壁龛的轮廓线用石灰加强,内拱角的水平面上,四面的中心开一个长半圆形小窗。在功能上,建筑介绍写:中央圆顶室可能是接待大厅,圆顶部分与两个侧面圆顶结合在一起,北穹顶背面的楼梯通向宫殿的顶层,楼梯间又一些可使用的狭窄房间,供王室使用。在阿尔达希尔宫发现了一些马赛克人物装饰,如这一幅现藏于德黑兰国家博物馆,一名宫殿贵族或者女神手持鲜花的形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阿尔达希尔宫庭院,可以看见三个并排的圆顶厅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阿尔达希尔宫发现的马赛克图,现藏于德黑兰国家博物馆


仅仅在设拉子与波斯波利斯附近,考古学家就发现了近200处古波斯和伊斯兰时代遗址与建筑。我匆匆路过,如微尘一样与这些石头打了照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沙普尔的落日,摄于比沙普尔宫殿遗址

(作者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在读博士,现研究兴趣为伊斯兰艺术,中东地区文化与哲学。)


廊坊新闻网www.lfnews.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