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8-20 21: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当前产品端大火的预制菜,在一家食材供应链公司的视角看来,其实不是新鲜的概念,就是将食材预制处理到哪一个层面。比方说活鱼,将它洗净杀好去除内脏是预制处理,将它改刀成鱼片、鱼丸也是预制处理,将它用调料腌制好是预制处理,将它以蒸烤等烹饪方式变成熟菜也是预制处理,这代表的其实是不同用户需求的升级和变迁,这里的用户既包括B端的餐饮企业也包括C端的用户。那么当预制菜的风潮起来的时候,对一家成熟的供应链企业来说,就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预制处理到哪一个层面,对公司来说是最优投入产出比的。
再比如植物基因的概念,植物基因背后的一些逻辑是碳达峰、碳中和。因为动物蛋白其实是一个碳消耗比较高的行业,那么未来达到碳中和碳达峰,我们需要植物基因,这是一个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是要不断地学习和关注长远的趋势,在风潮到来之前,就提前布局和规划,才能在未来一步一个脚印走好。
从趋势上来看,行业的重组、供应链的组合,这些每年都会有一些,不只是每年,而是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新的产品概念、新的模式概念出现,卢厉斌说要去把握新兴趋势背后的原理,它代表的消费者实际的需求,明白这些需求是否已经达到了可以转换成商业的一个时机,有些时候只是时机未到。要有一定的探险精神也要有做好失败的准备。把握住根本,安稳“掌舵”,船基本上是在往正方向走的,“只不过是有时候顺风一点,有时候逆风一点,快和慢的区别,这就是我们对未来的理解。”
一个水产人的精进之路
谈话之间,卢厉斌身上,总有一种潮州人自带的气质。
由于外公和母亲都是潮州人,受家庭传统的影响,卢厉斌被鼓励到下南洋打拼。早年的海外华人到泰国做的就是苦差事,水产、工厂,受当地亲朋好友的介绍,他来到了一个早期生产虾的工厂,第一阶段的下南洋的工厂生涯就此拉来序幕。
最初,卢厉斌在那里做剥虾工人:剥虾壳、抽虾线,住在工厂,吃在工厂,一做就是好几年。当时在那里他算英文较好的员工,慢慢地接手了工厂的英文资料翻译工作,慢慢地涉及到品质、质检、生产管理等部门,他走遍了工厂的各个部门。2002年左右,看到祖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卢厉斌萌生了回国发展的念头。
他从泰国辗转回到了中国,选择了自己熟悉的水产品创业,第二阶段的创业生涯也因此而展开。在这十年期间,卢厉斌觉得创业已然到了一个成熟期,他思考如果企业的生命周期到了一个中年阶段,该怎样再怎样去拓展,去开创一个全新的领域。
于是在十年前来到了上海,开启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三个阶段:2016年与泰万盛重新合作,将泰万盛所有资源引入中国,开拓整个中国的水产业务。
在第三个阶段期间,卢厉斌选择了复旦大学EMBA读书。“商业一定是要结合人文的,经济一定是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这是卢厉斌选择复旦大学EMBA的主要原因。所以只学商,仅学如何经营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企业,也许还缺点内核。“不是功利的东西,有时候它可能是一种更深的对人,对世界,对宇宙的一种感知,在经过这么多商业的历练后,复旦的人文情怀是最吸引我的。”
在复旦大学EMBA的读书历程不仅带给了卢厉斌一些新的启发,还提高了他的认知,打开了他的格局。“我们的世界天花板取决于我们的认知和格局,带着渴求去学,上课时会有一瞬的醍醐灌顶,有这种相见恨晚被启发的感觉:原来还可以这样认知世界,还可以这样来经营企业。”与高水平的教授、各个行业高水平的杰出人才在一起,很多时候会让自己产生主动性、积极性,产生对自己要更高要求的一些动力。卢厉斌感慨道,当你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感到疲惫、焦虑的时候,出来见见老师,见见同学,会获得很大的能量,再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员工,激励大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这份宝贵的学习经历,让卢厉斌面对疫情的反复,思考未来的发展,都多了一份从容和坚定。
卢厉斌说:“我们这一代人将是非常幸运的一代,在未来,我们很有可能把握机会,不单只做中国餐饮的引领者或领导者,甚至可以说是全球的某些行业,某些领域的引领者和领导者。无论在哪个行业,是传统的餐饮业,还是高新的科创企业,改变认知都是最重要的。”
《同学同行》栏目介绍
过去20年,是管理学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20年。20年来,复旦大学EMBA始终秉承百年复旦谦和、有容、睿智、卓识的特性,以人文商道双线并行的治学方式和理念,为各行各业培养了近8000名商业领袖。
复旦大学EMBA推出《同学同行》系列专题报道。以金融地产、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餐饮文化、消费互联等行业维度,讲述同行业的学生应对行业变化时的思考和企业发展中的实践。用点滴真实的案例,揭示学生如何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知识方法带到企业管理中,共同助推行业进步。
复旦管院EMBA 复旦EMBA 复旦大学EMBA https://www.fdsm.fudan.edu.cn/emb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