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三河市新闻 >> 查看内容
三河市新闻

孟希文:互助合作榜样

刘杰 2021-6-9 10:29 廊坊日报 59659 0

摘要:  孟希文(1913.10-1988.4),三河县(今三河市)新集镇刁庄村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刁庄村村长、村党支部书记,是三河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及第一个农业初级生产合作社倡导者、组织者。1950年,获河北省第 ...

孟希文(1913.10-1988.4),三河县(今三河市)新集镇刁庄村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刁庄村村长、村党支部书记,是三河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及第一个农业初级生产合作社倡导者、组织者。1950年,获河北省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1949年夏秋,三河县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为度过灾荒,党号召群众组织起来,克服困难,生产自救。这年冬,孟希文动员刁庄村61户人家,共310口人,结成生产自救互助组。其中146名劳动力,组成9个织布组,通过捐嫁妆、售银元和收集废旧铜铁等方法筹集资金,换回棉花340斤,联合在一起用旧式织布机织土布,组织人员统一销售。一个冬季共织土布3126匹,挣得粮食50016斤,按每户(人)贡献大小进行分配,适当照顾困难户。同时,还组织一些人做其他小生意,所赚的利润,全部当作原始资金,投入互助组进行农业生产和副业生产。

1950年春,为解决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孟希文把9个织布组缩减为5个,腾出一部分劳力进行春耕生产,做到农业、副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孟希文所组织的6户、25人的农业生产互助组,有男女劳力11人,驴3头,大车1辆,土地76亩,成为三河县历史上第一个短期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同年秋后,孟希文互助组转为常年互助组。在自愿、互利、民主原则下,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状态的、松散的农业生产联合体。入组土地仍为农户自己所有,统一使用人力、高力、物力进行种植、管理、收获。谁家的土地由谁出籽种、肥料,收获的产品归谁所有。这样做到农忙集中力量,抢种、抢耕、抢管、抢收,农闲投入纺线、织布、捕鱼等副业生产,较好地解决了灾年自救和温饱问题。

1950年七八月间,三河连降大雨,地势低洼的刁庄村连续受到洪涝灾害的侵袭。孟希文在继续搞好互助组的基础上,在全村抽出24名壮劳动力分成两组,到泃河拉网捕鱼,1个月内,捕鱼近2万斤,换回高梁16500斤,同时解决了全村597亩麦田的种子3250斤。大灾之年,孟希文带领全村群众互助合作,生产自救,群众生活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1951年,孟希文把自己的互助组和孟希忠互助组联合在一起,又吸收6户农民,共27户,结成一个生产合作社,土地入伙统一耕种,劳力统一安排,收入集中统一分配,既搞农业生产又搞副业生产。生产合作社创出独特的分配方法:农业收入扣除5%公积金后,按地5劳5分红;副业收入扣除5%公积金后,按劳7资3分红。劳动力参加劳动,日记工月评工,然后记分,劳动力部分按每个人的分数多少参加收入分配。

孟希文互助组及合作社,因科学的分工及合理的分配成为三河县东南片乃至全县互助合作的榜样,为三河县农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表率和带头作用。

在建立农民互助组织的同时,孟希文还于1949年积极参与新集供销合作社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供销社首任监事会主任一职。在筹建过程中,孟希文走村串乡,积极发动群众出款献物,合资入股,建立起了供销合作社。在1949年至1951年的洪涝灾害中,供销合作社担负起组织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以及救灾物资的采购与发放的职责,通过采购供应原料和销售农民所生产的土布及其他农副产品,换回粮食及时发放给受灾农民。供销合作社积极支持农民生产和生产自救,在农村流通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马越 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