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追踪 >> 查看内容
热点追踪

廊坊非遗 闪耀时代光华

刘杰 2021-9-15 10:15 廊坊都市报 166760 0

摘要:  2020廊坊市“非遗购物节”暨“幸福廊坊”文化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市民体验风筝绘制。传统风车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克学教小朋友制作风车。“放歌新时代”廊坊市2018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期间,民间花会表演热闹非凡。在市 ...

2020廊坊市“非遗购物节”暨“幸福廊坊”文化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市民体验风筝绘制。

传统风车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克学教小朋友制作风车。

“放歌新时代”廊坊市2018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期间,民间花会表演热闹非凡。

在市文化公园设置的直播室里,抖音带货网红郑云和10位廊坊非遗传承人在廊坊非遗市集现场直播带货。

2020廊坊市“非遗购物节”暨“幸福廊坊”文化艺术展演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张泰源 文/图

廊坊市地处京畿,承载着燕赵遗风、京畿神韵。近年来,随着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廊坊非遗构建起保护、传承、发展融合相济、统筹协调的新格局。

秸秆扎刻、古建模型、花丝镶嵌、金漆镶嵌、京绣、雕漆、面塑……廊坊非遗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京津之间。目前,我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7名,市政府已公布七批市级名录共377项,命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19名……

1

非遗传承很“潮”

“太壮观了,太震撼了!”近日,在固安建党百年柳编传承展中,柳编党旗《千秋万代》引得现场观众一片赞叹。这面党旗由1万多根红头柳条手工编制而成,代表着固安柳编技艺的高超水平,彰显着当地手艺人的家国情怀。

在廊坊,非遗很“潮”。从社区里的大爷大妈,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说出几样本地特有的手艺传承,不少人还参与过非遗制作。这得益于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近年来,非遗传承人不仅走进校园、社区、军营,还开班授课,打造了非遗大讲堂等品牌活动。

今年6月18日至7月24日,由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在鲜红的党旗下”——通武廊非遗大讲堂交流体验活动在京津冀三地开展,固安柳编与秸秆扎刻、第什里风筝、高派面塑等廊坊非遗项目,走进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天津市武清区博物馆进行传承授课,共计700余名群众参与体验,深受群众喜爱。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引领下,廊坊充分发挥“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平台作用,开展非遗项目区域交流,相继举办京津冀京东大鼓书会、“通武廊”非遗交流体验活动、京津冀飞叉交流展演大会、首届京津冀非遗精品联展等十几项活动,进一步促进非遗资源在区域间的共享交流。

2

非遗产业很“活”

在今年6月5日至7日举行的河北“非遗购物节”暨第九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上,“互联网+非遗”大放异彩。省文旅厅进行为期三天的24小时多窗口连续直播,邀请省内10位主播带货,“香河肉饼”“棋子烧饼”“阿杜土鸡”等成为“爆款”产品,线下线上销售额达1300余万元。

在廊坊,非遗“触网”已不算新鲜。2019年开始,不少非遗传承人入驻相关手工艺品APP平台进行售卖、宣传。特别是202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借助网络平台传播作品,网络平台成了非遗传播和销售的重要渠道,大大提升了廊坊非遗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廊坊非遗除了线上产品热卖,线下韵味更浓。走进广阳区南汉宫廷忆述小镇,一座仿古牌坊矗立村口,小镇以制作加工仿古家具、宫廷艺术品而闻名,有百宝嵌等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省、市、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人,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达1000多人。2020年,南汉宫廷忆述小镇产值达3亿多元,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市把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相结合,高标准建设安次区第什里风筝小镇、广阳区南汉宫廷忆述小镇等一批特色“非遗小镇”,带动了全市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体育休闲的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相继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一带一路一城”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中韩俄蒙文化交流展会等国际、国家和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展会40余次,实现现场及订单销售4000多万元,拓展了墨西哥、尼泊尔、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古典家具产业、工艺美术业在浙江、广东、广西、云南、江苏等省份发展了代理商及加盟商。

3

非遗保护很“实”

2019年初,永清核雕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评审,被授予“中国核雕之乡”的称号……这是我市非遗保护领域结出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结硕果的背后是下深功夫。我市自2004年开始,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过全面大量的普查调研和搜集,共挖掘整理了3000余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历经17年的不懈努力,通过抢救扶持、保存复原、宣传推广等措施加强保护和传承,成功申报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2项、省级115项,国家级项目总数居全省第二。

2007年至今,我市2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先后申报并争取了中央专项资金共计1400余万元。从2012年开始,省、市财政分别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我市累计争取省级专项资金300余万元,下拨市级专项资金800万元,用于非遗项目保护和传习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