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文安县新闻 >> 查看内容
文安县新闻

文安:用“五心”打造殡葬领域“民心工程”

刘杰 2021-11-12 09:56 廊坊日报 41534 0

摘要:  “走老路会越走越窄,辟新途迎来柳暗花明”。面对深化移风易俗的大环境和推行殡葬改革的大趋势,今年以来,文安县坚持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先导,用“改”转变思路、以“革”创新机制, ...

“走老路会越走越窄,辟新途迎来柳暗花明”。面对深化移风易俗的大环境和推行殡葬改革的大趋势,今年以来,文安县坚持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先导,用“改”转变思路、以“革”创新机制,下决心、立恒心、付真心、行公心、暖民心,全力打造殡葬领域“民心工程”,实现了“化茧成蝶”的成功蜕变,开创了民政工作的全新局面。

今年1-8月份,全县火化率达到92%,比2019年同期(18%)提高了74个百分点,随着全域化、系统化、规范化殡葬改革模式提档加速,移风易俗更加深入人心。

下决心——变“单兵作战”为“集体发力”,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文安为了扭转以往殡葬改革靠民政部门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县委、县政府统筹协调、出台政策、集聚要素,鼎力保障,全面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

该县将殡葬改革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殡葬改革工作,做到有题必议、有报必批,并明确提出了“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坚决把殡葬改革推行下去”的总体要求。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相关县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成立工作专班,坚持从试点乡镇入手,大力实施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等推进机制,保证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按照《文安县殡葬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不断压紧压实殡改主体责任,从遗体火化、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殡葬市场集中管理、整治大操大办风气等各个方面各负其责,协同把关,做到有利于殡葬改革的大开绿灯,不利于殡葬改革的坚决堵死。同时,在殡葬改革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各有关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定期协商、合署办公等多项工作制度,合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个握紧的“拳头”,奋力打在殡葬改革这个关键点上。

把殡葬改革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两包两带三结合”联动机制,“两包”即单位包职工(含离退休人员)、职工包家属;“两带”即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殡葬改革政策,带动群众执行殡葬改革政策;“三结合”即单位将开展殡葬改革工作的情况同年终考核、评先选优相结合,领导干部抓殡葬改革工作成绩同政绩考核相结合,干部职工执行殡葬改革政策同个人入党、评优、提职相结合。依法依规追责,对违反殡葬政策法规的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按照党员、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关部门给予相应处分,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负责人实行问责追责。

立恒心——变“蜻蜓点水”为“铺天盖地”,积极营造有利内外环境

古人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要改变群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旧习俗,难度可想而知。文安县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势,牢固树立深入抓、抓深入、反复抓、抓反复的工作理念,以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为突破口,倡树文明之风。

县、乡两级把传统孝善文化宣传教育与殡葬改革结合起来,通过会议传达、发放宣传单、组织召开群众大会、电视、标语、网络、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让殡葬改革真正能触动灵魂,让移风易俗真正深入人心。同时,采取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重要祭祀日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宣传先进文明的殡葬思想文化,宣传文明节俭办丧事的典型事例,使群众切实转变观念,逐步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以试点乡镇村街为突破口,通过组织群众参观、试点村民现身说法,用朴实的农村语言讲述亲身经历的殡葬改革故事,靠真情打动群众。村街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殡改政策说细讲透,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形成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将殡葬宣传与殡葬执法相结合,县民政局为四台执法车辆安装了殡葬法规宣传设备,执法大队在各乡镇巡查时巡回播放,走家入户发放文明殡葬宣传册1.5万份,使文安县殡葬改革相关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付真心——变“无序乱葬”为“集中安葬”,全力加快骨灰堂建设进度

为了彻底解决土葬占用土地、破坏环境的难题,文安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镇(村)级公益性骨灰堂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体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从根本上满足群众“逝有所安”的根本需求。

按照“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群众受益”原则,把群众意愿、地理环境与民俗结合起来。县民政局与河北科技大学签订殡葬服务设施规划协议,对全县13个乡镇、383个村街统筹谋划,将镇(村)级公益性骨灰堂建设与自然地貌相融合,适当加入地方文化元素,统一进行绿化,确保每处公益性骨灰堂都能达到环境美、设施全、配套好的标准。

镇村两级按照“骨灰堂建设为主、公墓建设为辅”的整体思路,在公益性骨灰堂选址上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建在群众认可的地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好试点,总结经验。目前,计划总投资945万元的文安县中心公益性骨灰堂安放设施项目正在争取立项,建成后,将满足万名逝者的骨灰存放需求,减少占地150亩。文安镇、赵各庄镇、滩里镇3个镇级公益性骨灰堂高标准建成投用,让广大群众进一步感受到惠民利民的益处,提高群众支持和参与殡葬改革的积极性。

县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公益性骨灰堂建设督导力度,采取专班一线勘察调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季度看成效等多种方式,加强业务指导,讲解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骨灰堂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的既定标准,达到节约土地、规范墓地、减少火灾隐患的目的。

行公心——变“人为裁量”为“依规办事”,坚决狠刹大操大办之风

过去,在丧事的操办上,乡镇之间、村街之间标准不一、制度不全,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没能做到“一把尺子衡量”“一碗水端平”,助长了攀比成风,造成了群众意见很大。为此,文安县从源头抓起,建章立制,多措并举,全面规范。

各乡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了农村殡葬一律火化,明令禁止使用棺木、燃放烟花和歌舞演出,对骨灰盒、酒席、孝衣等项的使用标准逐一明确上限的实施方案,提倡厚养薄葬,消除歪风陋习。各村(街)全部出台了乡规民约,各村(街)理事会制定实施细则,对丧事的办理额度、待客标准、支出事项做出明确规定,公之于众,接受监督。

各地以规范丧事服务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各村红白理事会作用,严把操办支出标准,实实在在为民减负,办理天数由原来的4-5天降到现在3天以内,丧葬支出由原来的6-7万元降至2万元以下,大大减轻了治丧家庭的经济负担。通过村规民约的有力约束,如今丧事从速从简的氛围日益浓郁,告别传统陋习、文明节俭办丧事之风已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

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倡议书,要求党员干部主动抵制浪费攀比,带头丧事从简,从自己做起,从动员身边的朋友、同事、亲属做起,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移风易俗新风尚。今年以来,在丧事的办理过程中,全县有62名党员、村干部带头节俭办丧事,为广大群众作出了表率。

打铁必须自身硬、执法要有真本领。县民政局通过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法制宣传月、法律知识考试等活动,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按照“治旧控新、堵疏结合”的原则,严格依法行政,加大督导整改和依法处置力度,全县殡葬执法到位率达到98%以上,公信度和透明度不断提高。

暖民心——变“常规运营”为“靶向服务”,努力提高殡葬服务能力

文安县切实转变过去殡仪馆粗放运营、低端服务的旧模式,聚焦群众关切,加快补齐短板,着力解决好群众殡葬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县殡仪馆从殡仪车辆接送、逝者整容、遗体告别、火化、捡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闭环服务,处处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和关爱,实现了与逝者“身后事”殡仪服务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殡葬需求。投资120余万元,新购置了高档捡灰炉1台、平板炉1台,维修了尾气除尘,提升了服务能力。

县殡仪馆从殡葬职工的岗位技能、殡葬礼仪和殡仪服务三方面入手,定期开展业务技能提升培训活动,殡仪接待、遗体整容、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环节实现大提升,通过创新开展“订单式、套餐式、定制式”殡仪服务,结合逝者生前事迹与事主个性化需求,推行规范化礼仪等服务项目,使殡葬服务更加多元化、人性化。

殡仪馆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严把审核关,对全县特困户火化、遗体存放等四项基本费用全免,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和边缘户四项基本费用酌情减免,把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共减免低收入群体殡葬服务费用12.5万元,切实减轻边缘群众经济负担,深受群众好评。

文安县推进殡葬改革的背后,体现出强大的决心、创新的理念、有力的举措和过硬的作风。

只堵不疏,成效不会长久,治标不治本,终会遗留隐患。文安县在殡葬改革工作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好规范整治,一手抓好镇、村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殡葬改革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把提倡厚养薄葬作为一项道德规范来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推行厚养薄葬尽孝道。由于工作方法对头,不仅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而且取得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移风易俗等多重效益,走出了一条新路。

文安县殡仪馆始终坚守“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将“尊重逝者、关爱事主”有机地融入到殡葬服务的各个环节,既保障和改善了基本殡葬服务,减免了弱势群体的服务费用,还丰富和拓展了非基本殡葬服务,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殡葬服务需求。在积极推进惠民利民殡葬的过程中,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殡葬服务的“温度”,让群众自觉转变落后的殡葬观念,是文安殡葬改革的又一个亮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