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廊坊-好故事之城 >> 查看内容
廊坊-好故事之城

关春林:妙笔丹青绘晚霞 京腔京韵唱芳华

刘杰 2020-5-27 14:42 廊坊日报 188743 0

摘要:  关春林在家中练习书法。本报记者 武香君 摄书法是高度抽象的艺术,京剧是高度浓缩的艺术,二者皆是国粹,以美为追求。若同时钻研,痴迷于其中多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须发皆白、精神矍铄、乐观健谈,这是人们对 ...

关春林在家中练习书法。本报记者 武香君 摄
书法是高度抽象的艺术,京剧是高度浓缩的艺术,二者皆是国粹,以美为追求。若同时钻研,痴迷于其中多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须发皆白、精神矍铄、乐观健谈,这是人们对关春林的印象。他出生于固安县渠沟乡北黄垡西村,今年已经81岁高龄。虽然只上到小学,一辈子与钢筋水泥打交道,但他的爱好却特别“文艺”:书法和京剧,这两个爱好一静一动,相映成辉,陪伴了他60多载岁月。
退休后,关春林以书法寄情,以京剧会友,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令人敬佩的是,关春林没有“独乐”,他义务教授书法,组织业余京剧社团,不仅丰富了书友、票友们的文化生活,更弘扬了国粹艺术。
中年
结缘书法和京剧
1939年,关春林出生于北黄垡西村一个贫困家庭。他只上了6年学,早早步入社会。1958年,正值国家百废待兴、人才紧缺时期,19岁的关春林参与了怀柔水库建设工程。因工作勤恳、表现突出,他留在北京工作,参与了诸多项目建设。
那时,工友们识字的不多,他还算受教育较多的一个,关春林就帮工友们写家书。他还写过会议记录,印过宣传材料。渐渐地,他迷上了书法。40岁时,关春林经人介绍,拜同乡张其韬为师。张其韬后来成为北京著名书法家,其楷书、行书作品笔力劲健、潇洒飘逸,他对关春林倾囊相授。人到中年才学书法,有一定难度,但关春林谦虚好学,进步很快。虽然工作几次调动,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书法,一直默默研习。
1981年,关春林所在单位举办书法展览,他的一幅行书作品被来自日本的友人收藏。这让他信心倍增,决心继续练习书法。
同一时期,关春林遇到了两位工友,一个曾在专业院团唱京剧,一个会拉京胡。休息期间,他们演绎的京剧片段揭开了关春林的儿时记忆。“我们村里的人都爱唱戏,还成立了一个京剧团,逢年过节就演出。”关春林说。在工友带动下,他开始学唱京剧,专攻裘派铜锤花脸。
为练习京剧板眼,关春林走到哪都打着拍子,睡觉前还一边拍打着肚子一边唱戏。日复一日练习,关春林的唱功越发精进。
晚年
以微薄之力 弘扬国粹艺术
1989年,关春林退休了,他和老伴李青梅回到老家居住。两个人,几间房,十几亩地,有书、有戏、有滋味,这样的生活悠然而快乐。
1995年,关春林在家中成立了一个业余京剧社团,他还自掏腰包购置了一部分演奏乐器。渐渐地,在关春林影响下,他的知音越来越多,有的是退休工人、有的是机关干部,还有农民,最多时达到30人。每逢村集日下午,沏茶、准备乐器成了关春林和老伴的习惯,他们从不嫌麻烦,热情招待每一个人。小小的屋子里总是京胡悠扬,锣鼓铿锵,生旦净末丑轮番上场。关春林不仅带领大家排练京剧经典剧目,还组织大家登台表演。
“临帖之前,必须要先读帖……”关春林正在书桌旁耐心指导学生学习书法入门技巧。如今,关春林已是固安县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经常获得国家级奖项,为此,总有不少书法爱好者慕名求教。他也像当年的恩师一样,免费为学生提供纸笔,不收任何学费。在教学中,他从“书中四贤”“楷书四大家”讲到“宋四家”,从笔法、结体讲到章法,从临摹字帖、创作思路讲到欣赏技巧,令学生们受益匪浅。他还带领大家参加书法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疫情期间,关春林笔耕不辍,用3天时间写出6米多长的楷书《千字文》。这幅长卷字迹清楚、苍劲有力,受到了书法爱好者的肯定。
活到老、学到老、爱到老,这是关春林对书法和京剧的态度。如今,他的业余京剧社团仍坚持活动,书法课也依然在上。这些年来,很多新朋友来了,很多老朋友走了,他却从未改变初衷。“书法和京剧可以陶冶情操,它们在节奏上讲究抑扬顿挫,可以互相促进。我不求名、不求利,只希望尽微薄之力把它们发扬光大。”关春林说。
本报记者 武香君 本报通讯员 张庭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