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 >> 查看内容
教育

学艺术 少些功利 多些热爱

刘杰 2021-12-1 09:34 廊坊日报 179814 0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投资学习各种艺术。尤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文化课在减少,有了更多时间去发展兴趣和爱好。但是,一些地方过分强调艺术考级的重要性,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投资学习各种艺术。尤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文化课在减少,有了更多时间去发展兴趣和爱好。但是,一些地方过分强调艺术考级的重要性,呈现出较强的应试特征,“不考证等于白学”是很多家长的共识。五花八门的等级考试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把“兴趣”变得功利化,更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好奇心。

穿行在城市街头,不论是学校附近,还是市井小巷,亦或是商场、写字楼,随处可见各种艺术培训机构的招牌。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在逐年扩大,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约670亿元,到2020年已达1300亿元。目前,全国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火热的艺术培训市场背后,是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

缘何送孩子参加艺术培训?许多家长会脱口而出——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小时候多学会一门才艺,长大后就能多一种选择。然而,在一些艺术培训机构的诱导下,在“鸡血”家长的影响下,在“别人家孩子”的对比下,不少家长在不知不觉间就带着自家孩子掉进了考级的“坑”,让孩子接触艺术的目的,从一开始的“为了兴趣”变成“为了考级”,同时衍生出种种乱象。有的家长根本不管孩子天赋如何、是否对某种艺术感兴趣,就硬生生给孩子报了名,“赶鸭子上架”,强迫孩子学,并且把考级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部分家长有着“别人的孩子考,我的孩子也要考”“学总比不学强”的盲从心理,把孩子的考级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却不管证书的含金量高不高、“水分”大不大;有的家长相互攀比孩子的学习情况、考级水平,似乎谁家孩子报的艺术培训班多、拿下的证书多,就代表谁家的孩子足够优秀……这样学艺术,孩子会快乐吗?

艺术考级本来无可厚非,它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并且有助于挖掘到更多有潜力、有实力的艺术人才,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促进全民美育事业发展。另外,在考级过程中,孩子会渐渐拥有认识美、掌握美、展现美的能力,增强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并坚定学下去的信心。但是,在一些地方,艺术考级功利化日趋严重,沦为了一桩桩“生意”,甚至衍生出“应试艺术”的教育形式。具体表现为:其一,有些艺术培训机构以考级为噱头,通过刺激家长产生焦虑心态的方式,扩大招生规模,有的培训机构甚至打出“包过”的旗号来吸引家长给孩子报名。其二,教学内容大多围绕考级进行,教师片面追求速度和通过率,让孩子死记硬背、僵化模仿。其三,有些艺术考级工作不规范,存在考级点把关不严、考核要求不标准、考官不专业等现象,不具备权威性和专业性,还有的不合规合法。“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变味”的艺术考级挤占了孩子的美好童年,既无益于孩子成长,又背离了艺术教育初衷,甚至会导致孩子对艺术极度排斥。

说到底,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非艺术考级。针对艺术考级种种乱象,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明确艺术培训的正确定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正面宣传和合理引导,标本兼治、长期发力,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艺术考级管理体系,促进艺术考级市场健康繁荣发展。还可以引入各方力量参与监管,比如,今年广东省中山市从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考生家长等社会群体中选聘9位义务监督员,成立了全省首支艺术考级义务监督员队伍,协助开展艺术考级监督管理工作,并对执法人员的工作纪律、廉洁情况进行监督。该举措进一步推动了艺术考级规范化发展,维护了考生及家长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是,家长在选择艺术培训班时,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个性,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拒绝跟风,不盲目攀比,理性看待艺术考级,不把艺术考级当成硬性任务,让孩子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要知道,所有艺术都源于热爱,心灵的浸润远比一纸证书重要得多。(武香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