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 查看内容
社会民生

董在国: 一把京胡演绎韵味人生

刘杰 2020-6-3 16:36 廊坊日报 33481 0

摘要:  董在国拉奏京胡。本报记者 张旭青 摄6月1日,在广阳区新源道街办处金桥社区演出活动室内,71岁的董在国将琴筒放在左腿上,左手伴弦,右手持弓拉奏,点滴都是老人对京腔、京韵的热爱。说起对京胡的热爱,老人打开了话 ...

董在国拉奏京胡。本报记者 张旭青 摄
6月1日,在广阳区新源道街办处金桥社区演出活动室内,71岁的董在国将琴筒放在左腿上,左手伴弦,右手持弓拉奏,点滴都是老人对京腔、京韵的热爱。
说起对京胡的热爱,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董在国出生在天津市宁河区。“当时农村娱乐活动少,看到剧团演出时有老师傅拉京胡,忽然觉得眼前一亮,越听越有兴趣。”董在国说,他虽然常向老师傅们请教京胡知识,却从没真正持弓练习过。“1967年,偶然的一次机会,舅舅得知我喜欢京胡,随后被一床棉被层层包裹的京胡寄到家中。”自此,董在国对京胡的喜爱愈加浓厚。
1971年3月,董在国说服家人外出闯荡,加入过廊坊军分区的文艺宣传队,后又从天津杨村入伍参军,复员转业后进入当时的邮电系统工作。忙于工作、家庭的他逐渐将兴趣爱好搁置。
2010年,董在国正式退休。闲来无事的他越发想念练京胡的时光,打开老旧的乐器箱,曾经与京胡相伴的一幕幕重现在脑海中。“我要把京胡重新拾起来。”董在国说,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勤加练习,“年轻时用京胡拉的曲目多是样板戏,如今想拉出京剧的曲调,曲风转变的过程十分艰辛。”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董在国坚持每天在公园练习,与此同时也交了许多兴趣相投的朋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经朋友介绍,董在国在北京参加了一次由个人召集的京胡演奏交流会。经过专业人士指点,董在国找到了正确的练习方法。2018年,董在国在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成功举办京胡演奏会。董在国自拉自唱表演了《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选段,将观众带入精彩的京剧艺术氛围中。“整场演奏会,上台表演的各位艺术家声情并茂,台下的观众也全情投入,台上台下互动频频,气氛非常热烈。”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董在国高兴地说。
如今,董在国除了勤加练习京胡外,还热心社区文艺活动。作为金桥社区老年文艺队伍“友谊剧社”的文艺骨干,疫情防控期间,他发挥自身特长,撰写快板书,用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谱写二胡曲目讴歌一线白衣战士,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浓浓关怀。“钻研京胡演奏艺术的同时,我会坚持创作,把更多的作品献给大家。”董在国如是说。
本报记者 张旭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