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霸州市新闻 >> 查看内容
霸州市新闻

霸州戏靴:扎根民间的手工艺珍品

刘杰 2022-11-24 16:05 廊坊都市报 48217 0

摘要:  本报记者 张泰源戏剧鞋靴制作是一种民间手工技艺,不仅塑造着人物形象,其制作精良与否,还影响着演员在舞台上的发挥。在霸州市康仙庄乡小辛庄村艺丰戏剧用品厂内,戏靴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范少奎正穿针走线,制作 ...

本报记者 张泰源

戏剧鞋靴制作是一种民间手工技艺,不仅塑造着人物形象,其制作精良与否,还影响着演员在舞台上的发挥。

在霸州市康仙庄乡小辛庄村艺丰戏剧用品厂内,戏靴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范少奎正穿针走线,制作戏靴。

范少奎先根据演员需要的戏靴样板,制作鞋胚,再根据样板选择纸张的数量,经过切样、穿麻线、鞋底打孔、割口、纳鞋底、修边、打磨、上鞋面、烘干、抹粉等几十道工序,一双浸透着手工艺人智慧的戏靴便呈现眼前。

师承父亲,大力发展“艺丰坊”

今年57岁的范少奎自幼从父学习,其父范振义,少年入天津劝业场名鞋坊学徒,青年时代已成为天津知名鞋匠和戏靴制作专家。1978年其父退休返乡,创办“艺丰坊”,主要生产京剧行当用靴鞋和民族舞蹈、现代舞蹈用靴鞋,成为国内有名的私营戏靴作坊,产品供不应求。

1981年,范少奎接掌“艺丰坊”,鞋靴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1982年,范少奎成立霸州市艺丰戏剧用品厂,2013年注册商标“三义斋”。如今,他的儿子范亚贺又传习了这门手艺。

数台缝纫机,一块木板搭成的桌台,数把手工操作的制鞋工具,柜子上还有几双半成品戏靴,这就是范少奎的工作间。

展厅内,数十双因剧种和“角色”不同,样式颜色各异的戏靴整齐地摆放在一起。黑色鞋腰,白色底子,红绿相间的鞋面花朵精致,做工考究,针脚细腻,可谓巧夺天工。

一双戏靴需要几十道工序

范少奎正在赶制一批订单。他说,现在戏靴部分工序已经可以机器完成,但是仍有一部分工序必须靠纯手工完成。

从武生靴到花脸靴,从判官靴到虎头靴,范少奎擅长制作的戏靴多达几十种,又以造型别致的厚底靴闻名。在外行人看来,京剧厚底靴仅是靴筒和靴底的简单构成。但在范少奎眼中,唯有这种用成百上千张纸制成的三四寸厚的纸靴底,才是制靴环节中最考验功底的一项。

撇开考究的用料,“艺丰坊”经久不衰,三代人传承制鞋技艺,靠得是专业和热爱。

“不同的角色搭配不同的靴,有厚底靴、朝方靴、虎头靴等。”范少奎介绍,戏靴中最难做的就是“武生厚底”。跑圆场、骑马跳跃、翻滚转身……这是武生戏曲中的常见动作。因此,武生的厚底靴要求特别高,既要美观,还要结实、不变形。

“戏靴制作最重要的是靴底。”范少奎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一双高约2.5寸的千层厚底,沉甸甸的,足有2斤重,用1000多张毛头纸压制而成。靴底制作的奥秘不在于某种特殊的用料,而是考验制靴人的手艺,如切底托、包边、切靴纸、压纸等工序。“仅切靴纸这一道工序就要求制靴人必须屏住气,手起刀落一气呵成,下刀稍有偏差,底子就切歪了,便不能再用。”

在传统基础上发扬光大

范少奎说,虽然工艺繁琐,但制靴手艺必须保持不变,唯有如此,戏靴才能帮助演员全情投入演出。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范少奎在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把传统的靴鞋样式、色彩、纹样等与京剧表演艺术有效结合起来,制作出花样繁多、风格独特的各种角色靴,受到了业界赞誉。

如今,戏剧用品厂主要生产京剧生、旦、净、末、丑靴鞋,还制作电视影视剧古装靴鞋。经过多年发展,已研发出戏靴产品样式102种,民族舞鞋、靴20余种,年产量2万至3万双,成为全国戏靴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专业生产厂家。产品热销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中国戏校、北京戏校及天津、上海等地方戏曲院校,以及港澳台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013年,霸州小辛庄戏靴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做戏靴,让这门珍贵的手艺永远流传下去。”范少奎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