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大城县新闻 >> 查看内容
大城县新闻

大城县南赵扶镇堤北村: 人才赋能乡村魅力“蝶变”

刘杰 2022-11-30 10:12 廊坊日报 30668 0

摘要:  本报讯(记者 杨雅淇 通讯员 张艺典)近年来,大城县南赵扶镇堤北村聚焦人才振兴,支部书记、村街党员、驻村干部、乡土人才赋能乡村魅力“蝶变”。村支部书记做好“领头羊”。自2003年担任堤北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白 ...

本报讯(记者 杨雅淇 通讯员 张艺典)近年来,大城县南赵扶镇堤北村聚焦人才振兴,支部书记、村街党员、驻村干部、乡土人才赋能乡村魅力“蝶变”。

村支部书记做好“领头羊”。自2003年担任堤北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白林祥始终把村民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坚持“干就干好”“干一件、成一件”的工作原则,努力为村民办实事、谋好事,发挥好“领头羊”作用。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商议、村务公开等制度,新建高标准“两室”及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堤北村中心小学,完善远程教育、图书阅览等功能,明确上墙制度,谋划建设红木文化主题公园,方便村民休闲娱乐,了解红木文化知识,夯实文化底蕴;硬化街道、修建下水管道、粉刷墙体、安装路灯、种植绿植,配齐软硬件设施,满足村民需求,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提升村民生活水平,白林祥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仿古家具的制作和销售产业,目前,堤北村仿古家具从业人员高达600余人,接近全村人数的30%,涉及企业、摊点140多家,202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较2019年增长200%。

驻村干部是“硬核担当”。4名包村干部与村“两委”协调配合,当好“宣讲员”与“规划师”,实现了“包村人”到“帮村人”的转变,推动堤北村街管理数字化、科学化。包村干部们利用半年时间,用双脚走遍了堤北村621户人家,为村里绘制了一张电子网格化管理图,组建“一户一档”。依托电子网格化管理图,科学推进疫情防控、户厕改造、燃气安全等工作,入户宣传上级工作安排,争取群众理解,同时划分红、绿、黄三个区域,不断提升村街管理水平与治理效能。受疫情影响,家庭作坊式的红木小件销售不畅,包村干部通过调研座谈,劝说村内商户转为电商销售,专门邀请电商领域专家,耐心细致为商户答疑解惑,消除内心顾虑。2022年,堤北村红木小件销售额同比增加34.5%。

村街党员是“中坚力量”。村街党员响应村委会号召,自觉设立党员示范岗7个,主动认领责任区65个,逐门逐户开展“敲门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屏障”。为顺利推进改厕工作,“党员之家”带头改厕,打消村民顾虑;为消除燃气安全隐患,成立5支党群先锋队,联合燃气公司开展排查整治行动,减少隐患存量,控制隐患增量;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清理杂草、落叶、废旧铁架等杂物,绿化美化闲置地盘、路边村边绿化带、停车场和公园等公共区域,改善村内环境卫生状况,全力打造舒适宜人的乡村生活环境。此外,依托廊坊基层党员政治学习日,主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实用技能、产业发展等方面知识,增强致富技能,提高政治水平和致富本领。

乡土人才是“新动能”。堤北村是红木家具产业村,早在20世纪80年代,村里就出现了一批能工巧匠,专门从事明清古典家具的修复工作,材质以名贵的黄花梨、小叶紫檀以及大红酸枝家具为主,为堤北村村民带来了第一桶金。依靠这些能工巧匠,村党支部及红木协会,每年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考察、业务交流和技术比赛,共享制作工艺、雕刻技法、器型研发等方面的新突破,全面提升京作家具制作工艺。早期的红木巧匠带动了全村30%的人口从事红木家具制作与销售,培养出5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他们的带动下,目前,堤北村共有15家红木企业和140余户家庭作坊从事家具制作,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极大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收入,实现了产业振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