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三河市新闻 >> 查看内容
三河市新闻

三河市李庄村:高跷观舞有传承

刘杰 2022-12-13 14:36 廊坊日报 32712 0

摘要:  每逢年节,三河县新集镇李庄村就有头扎各色彩巾和头饰,腿绑高跷腿,欢舞街头的情景。据说,高跷出于古代鹤跳舞。有学者认为:高跷源于图腾信仰、用于宗教祭祀仪式,又演变为扮演戏曲人物的舞蹈形式。也有学者认为, ...


每逢年节,三河县新集镇李庄村就有头扎各色彩巾和头饰,腿绑高跷腿,欢舞街头的情景。

据说,高跷出于古代鹤跳舞。有学者认为:高跷源于图腾信仰、用于宗教祭祀仪式,又演变为扮演戏曲人物的舞蹈形式。也有学者认为,高跷起源于原始社会。先人们为采摘树上的野果,在小腿绑上两根木棍增加身高。

汉魏时期称之为“跷技”,唐宋称之为“踏桥”,清代以后称之为“高跷”。表演者以长木绑于足行走,还能舞剑和跳跃。高跷分为高跷、中跷和矮跷三种。

明清时期的《京都风俗志》中载:“秧歌,以数人扮陀头、渔翁、樵夫、渔婆、公子等相,配以腰鼓、手锣、足皆登竖木,谓之高跷秧歌”。高跷与秧歌结合,扮演戏曲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叫作“高跷秧歌”。

李庄村建村于明初。因有蓟县石门李姓三兄弟来此立庄,得名李善人庄,1966年改为现名。

高跷走会,是李庄村春节和元宵节文化活动的传统节目,最远可追溯到明朝中叶,已传至第七代。

李庄高跷属于秧歌类的表演。分为文、武两类高跷。文跷讲究扭、逗,或表演情节简单的小戏。演员分别扮成陀头、小二哥、渔、樵、耕、读等人物,或扮成《水游传》《白蛇传》《西游记》中的戏曲人物,喜乐可爱。武跷强调个人技巧,如“单腿跳”“扑虎”“劈叉”以及“越障碍”“跳高桌”等。

高跷各有所长,所用木跷高低不同。伴奏乐器有两类。一类如京东高跷,锣鼓四件,自敲自舞并为全队表演伴奏。另一类用大鼓大钹等打击乐伴奏,音量大,气氛热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