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崔帅)记者从8月16日召开的廊坊市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市药品和医用耗材中选产品采购金额3.07亿元,与实施集中采购前比较,节省资金3.6亿元。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开展国家和省集中采购31个批次,药品共473个品种,涵盖化学药、中成药、生物制剂等,价格平均降幅62%;耗材77个类别,有支架、球囊、吻合器、人工关节、骨科脊柱类等,价格平均降幅超过70%;全市190余家医疗机构参加集采,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60余家,民营医疗机构36家。
我市持续跟进国家和省集中采购,不断扩大集采覆盖品种和范围。上半年,我市落地执行2批国采中选结果,4月25日国采第三批高值耗材骨科脊柱类落地,中选产品平均降幅84%,骨科脊柱类耗材在价格上告别了“万元时代”。7月1日国采八批药品落地,39个品种,以注射剂型为主,价格平均降幅56%,最高降幅83%,治疗早产的阿托西班注射液由集采前千元以上降至240元/支。
截至7月底,共开展省际联盟采购4批次,其中51种药品河北带量采购和京津冀25种药品联合采购于1月1日开始执行;口腔种植体类于4月20日执行,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55%,集采前价格较高的士卓曼、登士柏、诺保科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价5000元左右降至1850元左右,市场需求量大的奥齿泰、登腾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价1500元左右降至770元左右。
目前,市医保局对国采第一、二、四、六批等9个批次药品和输液器留置针等4个批次医用耗材,完成了到期接续工作,进一步巩固集采成果,保证集采各批次产品持续开展。
集中带量采购的中选产品价格明显降低,产品质量普遍提升,患者、医保、医疗、药企多方共赢的效应逐步显现。
据悉,集采中选药品大多是高血压、糖尿病、肝炎、恶性肿瘤等多发病、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用药。患者长期用药负担很重,通过带量采购显著降低药品价格,负担明显降低。如国采第七批的药品仑伐替尼胶囊,是肝癌一线靶向药,每粒从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个治疗周期可节约费用8100元。
集采的医保基金预付和结余留用政策,成为减轻医疗机构资金压力、促进医疗机构发展的有效举措。今年上半年,市医保局拨付全市医疗机构6批次集采产品周转金4127万元,向140余家医疗机构拨付结余留用资金1656万元,激励医疗机构参加集采、优先使用中选产品,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医疗机构改革。
集中带量采购通过企业、医保、医疗多方联动的采购格局,改进、优化了医疗机构的采购模式,中选药品采购正向替代效应明显,药品、医用耗材价格水分进一步压缩,有利于引导医生和患者理性用药,改善了医药行业生态。
同时,集中带量采购保证了医药企业的销售额和企业利润,有利于医药企业从营销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促进了企业提升质量、重视研发。通过确保回款的政策落实,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药款拖欠问题,促进医药企业健康发展。
市医保局将持续加大集采政策宣传力度,引导患者使用质优价宜的中选药品;积极跟进国家和省集中带量采购,不断扩围扩面,做好集采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和采购协议期满接续的工作;做好集采精细化管理,加强集采工作监测监管,执行好集采周转金管理办法,落实好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激励政策,多措并举不断推进集采工作取得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