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追踪 >> 查看内容
热点追踪

民俗文化学者王晟畅谈廊坊中秋习俗

刘杰 2020-10-1 08:52 廊坊都市报 57970 0

摘要:  本报记者 杨锦乐 整理今年国庆恰逢中秋,是家家户户团圆赏月的日子。“廊坊地区过中秋节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很有地方特色。”9月29日,廊坊民俗文化学者王晟介绍了本地的中秋节文化内涵和民俗事项。王晟介绍,在我 ...

本报记者 杨锦乐 整理

今年国庆恰逢中秋,是家家户户团圆赏月的日子。“廊坊地区过中秋节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很有地方特色。”9月29日,廊坊民俗文化学者王晟介绍了本地的中秋节文化内涵和民俗事项。

王晟介绍,在我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大节。中秋节,为仲秋之节,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恰值三秋之中,故名“中秋”。《梦粱录》说“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其中以中秋节出现的最晚,大约出现在隋唐以后,明清之际中秋节上升为我国的传统民俗大节。中秋节有很多特色鲜明的民俗事项,在这些流传到今的中秋民俗活动中,可分为两大项,其中一项就是祭月、拜月(兔儿爷),另一项就和大家熟悉的月饼有关。

祭月、拜月其实早在远古时代就已有。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明清之际,祭月、拜月成了中秋节上很重要的一项习俗活动。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祭月、拜月的习俗各有不同。廊坊因地处京畿,所以廊坊地区的祭月、拜月活动颇受北京的影响,就是供“兔儿爷”。尤其是到了民国初年,供“兔儿爷”的习俗更为兴盛。“兔儿爷”大多为泥胎,做工精美,装饰的五颜六色,造型千姿百态,有的衣冠楚楚,有的威风凛凛……历史上,不论男女都可以祭月和拜月,如“蟾宫折桂”说的就是祭月时候,男孩子许下的愿望。但是到了明清以后,祭月和拜月就成为女性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句俗语说的就是拜月为女性的特权。原来每到中秋这天晚上,皓月初升时,人们就会在院子里设案焚香,祭拜“兔儿爷”,希望全家幸福平安。祭拜时,桌上摆上月饼、葡萄等时令吃食。仪式结束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在院子里吃月饼,赏圆月。如今廊坊地区还有部分老人沿袭着中秋供“兔儿爷”的传统。

王晟还告诉记者,月饼历史很悠久,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苏东坡有诗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应该说的就是月饼。但是以月饼作为祭月的供品这一习俗,大约出现在明朝。在明代,中秋节馈赠月饼已经成为了当时比较重要的习俗,至今在廊坊市的很多地区仍保留着姥姥给外孙子(女)在中秋节前“送份儿”的风俗——就是姥姥每到中秋都会给每个孩子送一份节日礼物,其中月饼就是必不可少的,小小的月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另外,在以前地处大清河、中亭河沿岸的民众,每到中秋前后,还可以品尝到一种天下至美的美味,那就是螃蟹,尤其是闻名全国的“胜芳螃蟹”,此时正是肥美之时。胜芳人吃螃蟹讲究在“七上八下”之际,中秋节正在这个时间段里,所以在胜芳中秋节合家团圆的饭桌上,自然也少不了螃蟹,并渐渐成为当地习俗。如今,中秋节吃螃蟹的习俗依旧被作为时令习俗传承了下来。

“中秋还是收获的时节。中秋时候家里农作物成熟,还会帮家里收玉米。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中秋当晚躺在晾晒的成堆玉米上,一个人静静看着月亮,脑子里闪过的都是刚从大人们嘴里听说的关于中秋和月亮的传说。”王晟说,其实中秋节不仅仅是吃月饼,它的核心是祭月、拜月、赏月、举家团圆,并寓意了庆丰收这一重要内涵。中秋节这一天,文人骚客一边赏月,一边吟诗作赋;农民,可以在自家院子里团聚,分享丰收的喜悦。

中秋节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中秋节的文化意义,早在2006年,中秋节就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促使人们更加重视传统节日,过一个具有中国味道的中秋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