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讯(记者 李新苓 通讯员 王立坤)今年,三河市法院紧扣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主线,立足职能、积极作为,主动对接民营企业司法需求,努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截至11月份,共 ...
本报讯(记者 李新苓 通讯员 王立坤)今年,三河市法院紧扣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主线,立足职能、积极作为,主动对接民营企业司法需求,努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截至11月份,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4592 件,结案10449件。 坚持理念先行,增强优化营商环境意识。把营商环境建设纳入全院工作要点和“一把手”工程,组建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工作开展。多次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和专题党组会议,紧跟党委和上级法院工作思路,主动配合党委政府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建议工作,自觉服务发展大局。制定一系列《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营商环境建设的思路抓手,为营商环境撑起“法治盾牌”。 坚持高效审理,助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惩治侵害企业权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共核实“套路贷”线索2条。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化解纠纷、强化规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发挥破产程序的保护、救助、重整功能,出台《关于构建政府与法院常态化统一协调机制推进企业破产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助力“僵尸企业”快速出清。加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 坚持文明执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议价、询价、评估及网络司法拍卖实施细则》,建立胜诉权益快速兑现机制。加强与工商、住建、车管等政府部门和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形成执行合力,最大限度防止和制裁规避执行行为。强化公正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将作为失信被执行人的128家企业纳入了“黑名单”,对已经履行生效裁判的23家企业及时恢复了信用。 坚持延伸职能,提供高效便捷诉讼服务。优化立案窗口服务,对于疫情期间的合同履约、债务纠纷、劳资关系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坚持特案特办,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推进法企共建,以法庭为主,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增强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的能力,走访联络企业,解答咨询、解决涉法难题。针对民间借贷涉税征管难题,率先而为,与三河市税务局签署《关于民间借贷涉税事项合作备忘录》,在国内第一家建立诉讼程序内借贷利息纳税信息共享机制,助力市场秩序规范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