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追踪 >> 查看内容
热点追踪

廊坊:文旅融合叙华章

刘杰 2020-12-8 11:18 廊坊日报 110105 0

摘要:  本报讯(记者 王娜)初冬时节,廊城如画。向北远眺,北运河波光粼粼,旅游通航建设全面提速;南及洼淀,霸州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北楼山色,水香古韵依旧;置于闹市,1898文化商街开启时光隧道,追忆往昔畅谈情怀…… ...

本报讯(记者 王娜)初冬时节,廊城如画。向北远眺,北运河波光粼粼,旅游通航建设全面提速;南及洼淀,霸州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北楼山色,水香古韵依旧;置于闹市,1898文化商街开启时光隧道,追忆往昔畅谈情怀……游人沉醉于风景,也被廊坊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

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回眸“十三五”,既是我市文旅融合迈出步子的五年,也是文旅产业发展创新突破的五年。作为京津廊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牢牢把握京津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认真做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2018年12月28日, 机构改革后的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以崭新的姿态担起主体责任,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努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市。2019年,《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文旅融合有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文旅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2020年廊坊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9月22日,以“赏人文东淀,游乐道廊坊”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文安县拉开帷幕。大会突破以往“单县”办会模式,由霸州市、文安县和大城县三地联合承办,开创了线上线下结合办会新模式、网上推介廊坊文旅品牌新渠道、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数字显示,在线观看开幕式直播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网络视频播放和相关话题阅读量近2500万次。

文旅产业大会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从2016年开始,廊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一届比一届精彩、一届比一届效果更好。在省内首先建立“1+10”办会平台机制,开启了县县举办文旅大会的先河,集中打造了一批文旅新业态、新产品,有效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资源、服务共建共享,实现了“聚集人气、展示形象,提升设施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五年来,廊坊建设了一批文旅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34亿元的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已建成投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国家京剧院中国戏剧小镇等项目加快推进,市非遗馆、美术馆等重点场馆建设谋划启动。目前我市已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4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10家,市级文化体验小镇10个。截至2019年底,全市文旅产业入库重点项目169个,计划总投资2634.05亿元,极大激发了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五年来,廊坊举办了一系列特色活动。2018年,圆满承办中国图书馆年会,来自全国各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馆界500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参展(企业)单位数量创下历届之最。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在廊坊市文化消费云平台累计发放300万元电子文化惠民券,激发和提升民众消费热情,带动文化消费5000余万元。此外,文化旅游消费季、百场文旅促销活动、特色文化博览会、文化惠民演出等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合唱艺术节、核雕艺术节、京津冀中华大庙会、全国风筝锦标赛(北方赛区)、中国定向公开赛等节庆赛事进一步增强了廊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年来,廊坊打造了一批文旅精品。运河风情体验、永定河田园观光、洼淀生活休闲三大特色主题旅游区风光旖旎,大厂万亩银杏林、安次御龙河公园、霸州牤牛河公园、文安赵王新河湿地文化景观带、大城中国红木城等一批文旅新地标拔地而起。由我市发起设立的京津冀旅游一卡通,涵盖冰雪体育、温泉康养、赏花观景、茶酒文化、文化遗产、博物遗迹等人文自然旅游项目,深受广大游客欢迎和喜爱。“京津冀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荣誉称号名副其实,已成为廊坊旅游的新名片。

文旅产业的持续繁荣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全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4553.67万人次,旅游收入545.84亿元。2020年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59.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69亿元。

面对逐步扩大的文旅市场和不断增长的文旅消费需求,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2016年我市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称号,市县两级全部出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以及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旅游厕所、百度地图标注、游客服务中心、房车营地、旅游交通标识牌、旅游风景道、服务模式创新等7项旅游公共服务指标任务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有力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激活了文化旅游发展活力。

文旅融合兴产业。在大城县九间房村有着这样的一个特色产业——葫芦种植。它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发展到现在,种植面积已达1200余亩,葫芦种类达32种,是全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葫芦种植基地之一。2019年该地商务旅游人数超过10万人次,葫芦产业可统计收入达到了4000多万元。

大城县葫芦种植加工产业的做大做强印证了一个事实:文旅融合不仅为城市增添了韵味,让乡村留住了“诗与远方”,更铸造了一把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

据了解,仅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带动直接就业达13.36万人次。依托刺绣、柳编、风筝、景泰蓝等手工艺非遗项目,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实施景村共建,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吸纳当地村民就业,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化发展,使当地村民获得土地租金收益,增加了综合收入。

美了城乡、强了产业、富了农民,文旅深度融合在明珠之城结出累累硕果。放眼“十四五”,廊坊必将继续深耕文化脉络,持续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符号,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赋予这座城市无限魅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