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 >> 查看内容
教育

我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赵桂锋 2020-12-18 11:00 廊坊日报 81362 0

摘要:  本报讯(记者 马越)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单位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 ...

本报讯(记者 马越)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单位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各地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优化中小学课程设置,修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到2021年秋季学期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覆盖。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小学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职业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

各地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在各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鼓励在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专题。支持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开展研究,开发特色课程案例。建设市级劳动教育课程数字资源库,推动网络展示和资源共享。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手拉手”行动,引导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组织师生、提供场所,帮助中小学丰富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确定教学内容,健全评价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修订初中学生、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完善职业院校人才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依托中小学家长学校、家委会、社区、妇联、工会等组织,广泛利用家庭教育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妇女讲习所、老年大学等场所,组织家长学习劳动教育相关知识。

强化校内教育,创新校外模式,丰富场地资源,建强师资队伍,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积极参加相应国家级、省级培训,开展全员培训,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3年内完成全市轮训工作。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安全管控机制,强化安全保障。

健全投入机制,各地要按规定统筹中央和省级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经费、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经费、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补助经费、高校生均拨款等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