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追踪 >> 查看内容
热点追踪

河北东方学院:“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结硕果 赋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

刘杰 2024-5-23 10:13 廊坊新闻网 171166 0
当晨曦透过窗帘洒落,映照在河北东方学院的校园里,一场关乎未来的盛会正在悄然酝酿。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在第五次教育会议上嘹亮响起:“教育数字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和新优势。”这句话如同一盏指引明灯,为新时代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激荡着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弦。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东方学院迎来了一位嘉宾——来自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医学信息工程专家孔祥勇教授。他被誉为智能医疗与大数据、智慧医疗领域的权威,更是Health IT产学研医创新平台的倡导者。他的到来,带来了一场关乎未来的思想盛宴。

孔教授的专题讲座“人工智能下的医工交叉科创实践”如同一场火花四溅的烟火,点燃了在场师生们对未来教育的期待。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的前沿理念,引领着大家走进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老师们的热情高涨,现场气氛热烈,仿佛一场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正在酝酿。

一、依托廊坊人工智能产业园产业集群优势,科学布局人工智能专业群

河北东方学院基于对人工智能领域未来发展的深刻认识,早在2019年便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是学校重点投入和建设的新工科“引领学院”和产教融合“示范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科学专业布局,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6年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2018年开设、全国首批虚拟现实技术专业于2020年开设,全国高校第二批人工智能专业于2020年开设。河北东方学院是国家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和虚拟现实教育工作委员会成员,是全国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课程体系标准编制单位之一。学院成立了元宇宙应用研究院和医工交叉技术应用研究院。获得六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性新型专利。

二、人工智能交叉引领各专业、驱动跨学科创新

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驱动跨学科创新,人工智能与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融合,基于文物类实验室的创新研究获得了教育部批准的《沉浸式720大空间博物馆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和《文物虚拟仿真创新实验室》两项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成功获批,标志着学校数字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虚拟仿真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种种难题,使教学更具实效性和生动性。同时,人工智能与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合作正在推动虚拟田园考古等项目,推动了文物修复和考古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提高了修复和保护文物的效率和水平,助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连续三年在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第二位。

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融合,与企业共同为圆明园开发了“720VR影院”项目。这一项目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数字化体验,使他们能够环720绕式地探索这个历史文化遗址。通过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资源,该项目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展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公众提供了更加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普及。学校与敦煌文博园签订合作协议,正在为其研发同类项目。

人工智能与金融工程专业的跨学科融合,正在研发“跨境电商平台大数据数字语言识别软件”,实现多种语言的实时转换功能。提升跨境电商平台的用户体验和交易效率,推动技术创新。“人工智能+财务管理”有效提升了财务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毕业生实现了在安永会计事务的高质量就业。

人工智能与休闲体育专业融合,正在共同开发“高尔夫推杆机器人”等项目,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训练,模拟真实的比赛场景,实现了高尔夫专业技术的精准化。

人工智能还将与医学技术类专业深入融合,正在共同研发“看护机器人”等项目,促进医学技术类专业的教学和实践创新,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三、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引领作用,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方面,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电子互动黑板等智能教学设备取代传统的多媒体教室,使得教学环境更加现代化。这种智慧课堂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教师借助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和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如“学习通”等,实现了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落地。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更好地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了教学的精准度和效果。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拓展知识面,促进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人工智能产学结合、助力社会发展

河北东方学院在融合人工智能与社会产业的探索中,不仅注重传授技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学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茁壮成长。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农业植保领域,人工智能学院学生王一翯率领创业团队,成功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农业植保。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植保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通过无人机植保系统的应用,学生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技术知识,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通过“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的努力,产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果。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学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赋予了新的动力和意义。在未来,期待看到更多的学科交叉融合带来的创新成果,为社会提供更多有益的解决方案,为人才培养注入更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河北东方学院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助力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