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新闻 >> 查看内容
国内新闻

廊坊市推进信用“小切口”改革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刘杰 2024-5-26 09:16 廊坊都市报 53172 0
本报讯(记者 李新苓)记者从廊坊市政府新闻办公室5月24日召开的“推进信用‘小切口’改革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场景建设,全力打造诚实守信遵约践诺的信用环境,近12个月,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对全国261个地级市城市信用监测中,廊坊月均信用指数位列第14位,省内持续保持前列。

日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廊坊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聚焦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出系列“小切口”信用改革,优化政府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感知度和获得感。

丰富市场主体信用画像。加强信用信息化建设,对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模块进行更新和完善,推进全市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全上“政务云”。建立完善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模型,依据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规范》,通过接口调用或物理归集等方式共享经营主体的相关信息,对市场主体信用状况进行精准画像。

打造政府诚信品牌。从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守信践诺和失信惩戒等维度抓好政府部门的诚信建设,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部门全覆盖。建立债务融资、政府采购、招商引资等领域政府承诺事项工作台账,进一步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拓展政务诚信监督投诉渠道,健全问题线索闭环处理机制,强化政务诚信评价结果运用,提升各级政府部门诚信意识和水平。

信用赋能政务服务供给。进一步推进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以及相关监管等系统数据共享,实现承诺、许可、践诺、监管全链条闭环管理。采用电子档案形式完整、准确记录申请人在信用审批全过程中产生的守信、失信行为信息,通过信用门户网站等途径依法依规公开公示。推进更多风险可控、纠错成本低且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的政务服务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让更多企业群众享受“信用越好、审批越易”新模式带来的便利。

深化企业信用监管。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评优评先、政策奖励、行业监管等行政管理和政务服务过程中推广应用企业公共信用报告,深化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现各行业领域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尽用”全覆盖。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企业以及在我市落地的央企二级、三级子公司帮扶清单,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实施固定化、具体化、精准化的信用监管措施。落实失信惩戒“一部门两清单”,将失信惩戒提示拦截环节嵌入相关信息系统和办事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实施联合惩戒。

启动暖企助企专项行动2.0版。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以及所属企业实施诚信合规建设,有效预防和降低信用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通过“信用廊坊”网站,企业在申请上市、融资、评优评先等事项中,依据需求免费申请获取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无违法违规证明版),可代替多部门无违法违规证明。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在河北政务服务网开设“一件事”服务专区,实现信用修复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办理”。

提升融资信用服务便利化。围绕融资业务需求,动态调整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目录,及时、准确归集信息,提升水电气费缴纳等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信息的时效性和可用度。按国家要求统筹地方融资信用服务类平台整合工作,建立银政企担多方合作机制,优化拓展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设置惠企政策直达专区。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和信息共享,研究新增特色信贷产品,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加快提升获贷企业的数量和信贷规模。

拓展“通武廊”信用协同场景。不断健全“通武廊”三地信用协同共建机制,定期召开季度联席会议。推进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公共信息共享,深化信用评价结果、信用报告互认互用。探索实施“信易批”“信易游”“信易医”等重点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应用场景建设,促进信用联合激励在更大范围、更多场景创新应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