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市直动态 >> 查看内容
市直动态

新时代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访市教育局局长许红伟

刘杰 2020-9-22 09:15 廊坊日报 111366 0

摘要: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许红伟局长,他从学校、社会、家长等多个层面给出指导意见。

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

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软化、被淡化,是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许红伟说,从学校方面而言,过分追求学生分数,重智轻劳;从家长方面而言,大包大揽,过度宠溺,巨婴现象屡见不鲜;从社会而言,各种不良风气侵袭,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攀比之风使得青少年陷入物欲的枷锁之中。因此,要想全面落实劳动教育,必须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入手。

首先,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彻底扭转学校“唯分数论”的现状。其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解劳动教育性质和基本概念,掌握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改变教育工作者心中对劳动教育的偏见。再次,为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利用学校家委会、家校共育平台加大宣讲力度,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中的积极意义,鼓励家长为学生劳动创造机会。最后,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精神的正确观念。

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落实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家庭的重要责任,更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任何一方缺一不可。

许红伟认为,首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将落实劳动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成立由市级统筹规划,县级组织实施,校级严格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劳动教育,安排教研室设置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各学校安排校级干部、中层干部分管学校劳动教育。

其次,以政府文件形式明确劳动教育责任,根据行业特点,使之在营造弘扬劳动教育的舆论环境,创建劳动教育专用实践基地等方面承担责任。

最后,引导家庭配合学校落实劳动教育,主动要求和指导孩子进行自我生活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等。各级干部要敢于担当,把落实劳动教育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只有这样,才能把劳动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发展下去。

全面开花保障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个性化需求的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劳动权利和责任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许红伟说,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为劳动教育提供基本条件。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以教研室为主导,针对不同学段和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构建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积极利用各种劳动教育契机,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实践机会。

同时,还要加强支撑保障能力,为劳动教育保驾护航。加强实践场所建设,没有真实的体验和实践,劳动教育就无法真正落实。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每所学校必须配备至少1名专任教师,其它各学科教师要全员参与,分工协作。把教师参与劳动教育情况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评优树先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专项培训和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另外,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督导评估与宣传引导。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的“督政”内容,督导结果要向社会公开,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劳动教育优秀案例评选、课题研究。通过报刊、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加大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