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 查看内容
社会民生

廊坊市全力落实重点工程、民生工作

刘杰 2021-1-2 09:57 廊坊日报 84308 0

摘要:  8月5日,工人在金华里小区内铺设路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在刚刚闭幕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关城市工作的内容被多次提及。数 ...

8月5日,工人在金华里小区内铺设路面。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在刚刚闭幕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关城市工作的内容被多次提及。
数字,是检验成绩最有力的证明,更是丈量幸福生活的一把标尺。

“十三五”期间,廊坊市主城区相继启动了33个城中村和13个棚户区的征迁改造工作,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共计327个;全市建成并投用8座地表水厂,新建改造配套供水管网309公里;市城区及所辖县城区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率已达到100%。

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一张张“民生清单”不断拉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方力量让全市聚力前行,也彰显出廊坊市委、市政府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坚持多渠道保障,从“安居”走向“宜居优居”

老旧小区改造。

从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到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从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住上安全房,廊坊市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重视不同层次人群的住房需求,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为一项以“新”换“心”的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老旧小区改造摆在全市工作突出位置。

——改善条件,棚改改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挖土机把一铲铲泥土装到工程车上、打桩机不停地作业,在做地基处理……6月16日上午,广阳区北旺乡东户屯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该项目第一地块于4月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底可交付使用,确保东户屯村村民全部入住。”项目负责人指着繁忙的施工现场介绍。
“十三五”期间,廊坊市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市规划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4.8万套,目前已全部实现开工,其中市区新开工近3万套,累计实现回迁安置2万套,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2017及以前年度我市棚改开工共计55542套,截至目前,已基本建成。此外,廊坊市主城区内相继启动了33个城中村和13个棚户区的征迁改造工作,总拆迁占地面积约1.7万亩,涉及群众1.76万余户,6.5万余人。

——应保尽保,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

“近年来,廊坊市持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据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普介绍,全市在原已保障的城镇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基础上,先后将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纳入政府产权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采取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对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

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正在实施公租房实物保障家庭3.2万户,租赁补贴保障家庭0.17万户;其中市区正在实施实物保障家庭1.2万户,租赁补贴保障家庭0.13万户。

——齐头并进,让老百姓住上安全房、宜居房

12月6日,在安次区银河南路街道办亿合社区创新里小区,记者看到,平坦的路面宽阔整洁,粉刷后的楼体焕然一新,单元楼防盗门增设了门禁系统,新规划的停车位上清晰醒目,路灯、监控摄像头一应俱全。

“不仅家里住着舒心,小区打造得更让人称心。”谈起小区的变化,居民们一脸自豪。

工人对金城里小区内4栋楼宇的给水主管网进行更换。

一个个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颜值”得到提升,功能更加完善,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根据河北省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廊坊市全面发力补齐老旧小区设施和功能短板,改造包括安全问题改造、居住功能提升、环境整治三个方面内容,居民反映强烈的屋面防水、给排水管网改造、路面修复、外墙粉刷、“空中飞线”整治等都列入了改造任务。

今年全市共改造老旧小区41个,改造面积111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广阳区和安次区)33个小区,改造面积56.6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6472户。“十三五”期间,廊坊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共计327个,改造面积约360.4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6426户。

从住有所居到宜居、优居,廊坊市正通过租、售、改、补多种方式一起,把住房保障网越织越广、越织越密。

暖屋子放心水,供热供气有保障

地表水厂紧张建设中。

供热供水事关百姓,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11月27日,记者在地表水厂一期二阶段超滤膜池净水间施工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止水钢板焊接工艺。该项目今年9月正式启动,主要建设调节蓄水池、混合絮凝池、平流沉淀池、超滤膜净水车间、清水池五个单体工程,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完工,项目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完工,明年5月实现功能性供水。

市清泉供水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董学谦介绍:“土建工程已完成土方开挖,即将进入清水池的墙壁和顶板混凝土浇筑。目前我们正在24小时抢工期,人歇机不歇,全力保障进度,力争明年5月份实现功能性供水目标。”

据了解,地表水厂是廊坊市为破解水资源短缺,强力推进的城市供水公共设施建设工程。近年来,廊坊市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各南水北调受水区县(市)积极谋划地表水厂和配套供水管网建设,建成并投用8座地表水厂,新建改造配套供水管网309公里。市区地表水厂设计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日,分两期建设,一期设计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日,二期设计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日。2017年4月,一期一阶段建成并实现水源切换,截至目前,向市区稳定供水12109.92万立方米。累计完成南水北调配套供水管网104公里,基本实现了主城区供水管网全覆盖。
此外,2018年以来,按照《河北省城市市政老旧管网改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廊坊市实施改造老旧供水管网96.5公里,其中,市区完成10.5公里,各县(市)完成86公里,超额完成省定83.1公里的目标任务,有效提升管网承载能力,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以下。

居民家里的温度反映着廊坊市抓民生工作的态度和力度。

依据《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廊坊市编制《廊坊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17-2020年)》,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技术路线推进清洁取暖工作。截至2019年底,按照三年项目计划安排,廊坊市全面完成清洁能源替代任务。

通过不懈努力,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冬季清洁取暖水平逐步提高,在确保广大群众温暖过冬的同时,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方便”更方便,打造城市文明新亮点

体育场3号公共卫生间结合体育元素设计,外观独特,环境整洁。 

小厕所,大民生。

11月20日,记者走进广阳道和银河北路交口,位于西北角的广汇园公共卫生间,棕色木质墙面古色古香,地砖、墙砖颜色也换成了流行的“高级灰”,洗手盆洁白光亮,便器周围几乎闻不到异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卫生间尽管建筑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给水、排水、供电却一样都不少。

记者用手机对着智能取纸机二维码一扫,不到5秒钟就免费领取到了如厕用纸。据介绍,市民每人每天最多可以扫码6次,一次取纸50厘米左右,减少了纸张的浪费。

该公厕厕管员吴满意告诉记者,为了减少异味和保持整洁,她们会随时对洗手池产生的水渍和马桶的污渍进行清理。

采访中,记者见到,在金光道与文明路交口人行横道旁,竖立着一块“公共卫生间指示牌”,用手机扫描指示牌下部二维码,便立即转到“廊坊智慧公厕”页面,通过导航地图,附近的公厕一目了然,地址和距离一清二楚。目前,在市区道路两侧一共安装公厕指示牌400余块,为市民扫码获取市区公厕电子地图提供便利。

近两年来,廊坊市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改厕不是‘面子工程’,让公厕够用、好找、干净、使用方便,是我们工作的初衷。”市环卫局党总支书记殷文革说,即使在只有五平方米的公厕中,他们都坚持设置无障碍厕位,保证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正常使用,让公厕真正成为百姓满意的“民生工程”。

在新建公厕中,突出“新理念、新技术”的运用,引入了“互联网+厕所”信息技术,开发便民公厕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让市民能够快速精准查找周边最近的公厕;千纸盒智能扫码出纸机、纳米抑菌器具、智能马桶、新风系统等硬件设施全面提升改造,优质的管理服务水平,让市民得到了“公厕如家厕”的舒适体验,将公厕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要“建”更要“管”。作为监管部门,市环卫局除了组织开展日常业务巡查考核以外,还充分发挥环卫数字监控平台功能,对市区公厕实施远程监控管理,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导解决的效能提升。

从全市动员号角吹响到各条战线捷报频传。经过连续3年的持续努力,共完成新建公厕127座、改造公厕32座,达到了每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4座公厕的标准。

民生改善之路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

全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廊坊、数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奔跑在追求幸福道路上的廊坊,将会不断书写民生发展的新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