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旅 >> 查看内容
文旅

国内宋辽史专家建言献策香河杨家将文化小镇

赵桂锋 2020-11-1 15:42 廊坊新闻网 55875 0

摘要:  10月30日,2020廊坊市杨家将文旅发展研讨会在香河县杨家将文化小镇(五百户镇后土门楼村)召开。来自河北廊坊、保定、雄安、大城和天津武清等地的嘉宾学者汇聚一堂,以“大运河畔杨家将”、廊坊市杨家将文旅产业带、 ...

10月30日,2020廊坊市杨家将文旅发展研讨会在香河县杨家将文化小镇(五百户镇后土门楼村)召开。来自河北廊坊、保定、雄安、大城和天津武清等地的嘉宾学者汇聚一堂,以“大运河畔杨家将”、廊坊市杨家将文旅产业带、“杨家将文化小镇建设”为议题,展开参观研讨活动。



此次研讨会由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廊坊日报社、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主办,香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香河县五百户镇人民政府、廊坊市杨家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旨在贯彻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着力打造京津廊文旅特色品牌。与会者参观了杨令公广场,9.86米的大理石杨业雕塑英气凛凛,寓意着公元896年老令公殉国;杨延昭、杨充广、杨洪、杨清、杨继盛……杨业宋明两代十位后人代表组成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杨家将历史人物群雕。“光照后人的杨开慧、投身革命两度变卖家产的杨殷、改变历史将军喋血的杨虎城……”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当代杨家将红色文化长廊”,杨家将代有名将、满门忠烈,及至当代,涌现出为人民解放、新中国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群体,体现出杨家将文化的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中华杨家将文化陈列馆内,以北宋家喻户晓的杨家将为重点,杨业、杨延昭祖孙四代保家卫国令人肃然起敬,汉朝“四知文化”廉洁、清白家风的传承,明朝后人“瀛西杨家将”的忠勇,30块展板展示了从汉朝到当代绵延两千年杨家将文化渊源。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会长、杨业第36世后人杨万金现场展示了杨家将珍品文物;京津廊地区杨家后人精心保存着先祖的遗物,尽显当年的金戈铁马,也是对英雄家族精神的文化认可与自觉传承。

由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新近出版的《杨家将诠真》一书也与与会者见面。此书为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重要成果,理清了杨家将一族的祖源和世脉关系,展示了宋明两代杨家将的史实真相,剖白了文艺作品中的虚实,为杨家将后人提供寻亲认祖的信息线索。

讨论会上,河北大学中国宋史研究会刘金柱教授和王青松博士、廊坊师范学院院长杨学新、廊坊市文旅协会执行会长王路敏、《杨家将诠真》一书的作者陈景山、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理事马国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针对杨家将文化研究的文化定位、杨家将文化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出谋划策。

 

 
大运河是一条流动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杨家将文化不止是家族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明万历《香河县志》、《杨氏族谱嫡长内谱》记载:千年传诵的杨家将灵魂人物杨业(杨令公)公元986年殉国,后移葬至大运河河畔的香河县五百户镇后土门楼村,成为大运河香河段的重要人文风景与璀璨篇章。杨家将文化小镇被北运河、青龙湾河两河环抱,形成了“绿水青蔬 英雄魂魄——大运河畔杨家将”的特色。

杨业的先祖杨球为汉朝名臣,回乡筑堤修建瀛西城(今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与后土门楼村隔运河相望,宋明杨家将出自其门。杨球墓与杨业埋骨地相隔八里地。杨家将后人杨政率子侄随明军征战,在河西务、五百户一带对元朝最后一战;杨璟驻留河西务守仓护漕,世称守仓河将,代有名将,留下御碑、敕建六合塔等大量文物,成为明朝以来战功显赫的“瀛西杨家将”。“瀛西杨家将”后人杨方兴出任清朝首任河道总督,掌管黄河、京杭大运河及永定河堤防、疏浚等事,清河患、保畅通,奠定后世治河基础,形成了跨越两千年的大运河畔杨家将文化。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把大运河保护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地位。香河县是廊坊市大运河文化建设带的唯一阵地,五百户镇会同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经过两年多的规划建设,联合打造了杨家将文化小镇,它将致力于唱响“大运河畔杨家将”的发展主题,依据杨家将 “保家卫国、忠贞大义、清白传家” 的历史文化精神,努力打造国内外杨家将后人寻根、文化交流基地与与京津廊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廊坊地方文化建设和文旅事业,助力京津冀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返回顶部